![]() |
倫敦 2025年7月21日 /美通社/ — 根據 Charities Aid Foundation (CAF) 的新研究發現,低收入國家的人們在支持需要幫助的人和慈善機構時,比高收入國家的人們慷慨兩倍。
CAF 最新的《世界捐獻報告》(World Giving Report) 利用從 50,000 多人收集到的洞察力,探討在全球層面和 101 個國家推動捐獻的原因。此研究引進一項慷慨度量來比較各國,評估捐款金額佔收入的比例。

The average share of income donated to good causes by economy classification, CAF World Giving Report 2025.
低收入國家的人們平均將其收入的 1.45% 捐贈給公益事業,而高收入國家則只有 0.7%。在非洲,人們平均將其收入的 1.54% 捐贈給公益事業,而在歐洲則只有 0.64%。
尼日利亞 (Nigeria) 是出手最慷慨的國家,人們平均將 2.83% 的收入捐給慈善機構、宗教團體或需要幫助的人。然而,有三個七大工業國組織 G7 國家的捐款佔收入的比例最低(法國 0.45%、德國 0.39% 和日本 0.16%)。
在全世界,35 至 44 歲的人捐出的收入,幾乎是 65 歲以上的人的 1.5 倍(1.18% 對 0.83%)。
在全球範圍內,最受歡迎的公益事業是兒童與青少年,獲得 29% 的人支持,而且在各大洲都是最受歡迎的事業。四分之一 (26%) 的捐贈者支持人道援助和災難救助工作,而亞洲人民 (16%) 最有可能支持環保事業。
大多數人捐款,旨在為關心的公益事業帶來改變 (65%)。將近五分之一 (18%) 的靈感,來自於人們在新聞上看到的事情,而社交媒體是人們發現新慈善組織的主要方式 (14%)。
在全球範圍內,人們傾向於最信任和重視當地慈善機構,其次是國家和國際慈善機構。研究還發現,當其政府鼓勵捐贈時,人們會更大方。當政府鼓勵捐獻時,人們也更有可能信任,並認為相關捐贈對社會更加重要。
CAF 行政 Neil Heslop 表示:
「世界各地,社會慈善機構正面臨嚴重的財務風險。因為行為模式在演變,傳統的資金模式需要改變;政府也在削減援助與發展支出,而慈善團體也在尋求因應之道。
「個人捐贈,仍然是慷慨捐贈的基石。然而其中存在著很大的差異:最有活力的捐贈文化,往往是在人口同樣非常需要幫助的國家之中。
值得注意的是,慷慨解囊不一定與財富或甚至安全相關,而是與是否必要的觀念有關,而我們往往認為最親近的人最需要捐贈。在這充滿挑戰的時代,我們可以學習到許多關於連結的力量,以及同情同胞的本質,不論同胞是住在對面街,還是分佈世界各地。」
欲了解更多資料,請聯絡:www.worldgivingreport.org。